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运用

2010-08-24 10:30:18 保护色:默认白 牵牛紫 苹果绿 沙漠黄 玫瑰红 字体:小字 中字 大字 点击数:0

  摘要:研究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技术九大知识体系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利用项目管理技术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探讨项目各要素对工程成本的综合影响,以便在工程管理实践中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实...

 

 

  图1中给出的3条“S”曲线分别表示3种不同方案的项目工期和造价指标的情况。其中P1方案的工期短(T1),但是造价高(C1);P2方案的工期长(T2),但是造价低(C2);而P0方案的工期与造价则是介于P1和P2两个方案之间。因此在确定与控制项目造价的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例如,若项目急需且企业能够承担,就可以选择P1方案;反之则应该选择P2方案。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好工期与成本的关系,这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美国国防部提出的“造价/工期控制系统规范”和已获价值管理方法是综合控制项目工期与造价的一种先进方法。美国著名的项目分析师Abba教授对已获价值变量的定义是:“已获价值就是将项目已完成的作业和未完成的作业的计划价值和实际价值进行比较所作出的一种度量。”由此可见已获价值变量实际是一个表示已完成作业(项目工期进度)价值大小的中间变量,其公式如下: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已获价值(挣值EV)=实际完成作业量×已完成作业的预算造价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体系指南PMBOK(2004)》:SV=EV-PV,其中:SV表示进度偏差;EV表示已获价值(挣值),即在即定时间段内计划活动或WBS组件的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PV表示计划价值,即到即定时间点前计划完成活动或WBS组件工作的预算费用。当SV>0表示进度提前,SV<0表示进度落后。如果SV偏差过大,则应该审核进度是否偏离了计划的可控范围,此时的过渡赶工是否引起了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成本是否已经偏离成本基准计划及控制范围,由此应该实施成本变更控制以及进度变更控制,采取纠偏措施,及时控制工程造价。因此进度由费用反映,同样通过进度偏差了解掌握成本的变化,集成考虑工期和成本的管理,综合控制工程造价。 
http://blog.mypm.net
  3 项目质量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3.1 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质量成本的概念 
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的质量是项目成功因素中又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关键。但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根据PMBOK的观点,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规范要求和适用性,不要镀金膜(NOGolden),满足双方一致同意的客户要求。因此无论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并在其中提到了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发生的工程成本。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prevent)、鉴定成本(appraisal评价,目的是确认质量和过程)、故障成本(failure,纠正错误引起的成本),故障成本又分为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 

  
  从图2可看出,总质量成本曲线为故障成本曲线和预防、鉴定成本曲线之和,其最低点K即为最佳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三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K。由图2可知,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鉴定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故障成本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作用,必然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K,而这个点就是我们控制工程造价的准则。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故障费用(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决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但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以合理的造价提供适用的产品,这才是我们采用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最终的目的。 

  3.2 项目质量与工程造价的集成管理方法 

  项目质量与造价的集成管理控制需要借助于价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项目产出物的价值分析,最终确定出能使企业获得最大价值的项目质量和造价的集成计划。项目质量与造价的价值分析方法包括下述内容。 

  首先,根据价值原理有公式:V=F/C 
http://blog.mypm.net
  其中:V表示项目产出物的价值;F表示产出物的功能;C表示产出物的价格或成本。因为任何项目产出物的质量都可以产出物的功能(F)来表示,所以通常项目产出物的质量与功能是等价的,所以这里的F也可以理解为项目产出物的质量(或项目本身的质量)。 

  根据上述公式和分析可知,项目产出物(或项目本身)价值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项目产出物的功能、降低项目造价两种基本方式,以及由这两种基本方式派生出来的其他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同时降低功能和造价,但是功能降低的较小,造价降低较大;或者同时增加功能和造价,但是造价增加较小,而功能增加很大。这些都是提高项目价值的方法,也都是在项目质量与造价综合控制需要遵照和采用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综合考虑和安排项目质量与造价,即可确定出项目的经济质量指标和项目的合理造价指标,然后就可以合理的确定出与质量相符合的工程造价了。 
http://bbs.mypm.net
  4 项目全要素的集成管理 

  上面讨论了项目的范围、工期和质量对造价控制的影响,但是项目管理不能分别孤立地、单独地对项目范围、工期、造价或质量进行管理,因为一个项目的范围、造价、工期和质量是几个直接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相关要素。项目范围的变更是影响项目工期、成本的重要因素;项目工期的提前或滞后会对项目的造价带来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高低会给项目造价造成直接的波动;而项目造价的多少更是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工期和质量。所以项目管理必须同时对项目范围、工期、造价和质量进行全要素的集成管理。 

  根据挣值原理:SV=EV-PV;CV=EV-AC,借助已获价值(EV=实际完成作业量×已完成作业的预算造价)这个中间变量就可以得到有关项目工期、质量和造价相互影响所造成的偏差信息,分析项目工期、造价和质量的计划完成情况,也就可以预计项目现状对于未来发展的影响并依此去开展有效的项目全面集成控制。 

  5 结束语 

  总之,项目的特性要求其管理必须采用全面集成管理的方法。但是我们现有的项目管理方法存在着工期、造价和质量管理割裂的问题。如果要提高项目的绩效和项目产出物的价值,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深刻理解项目各要素间的约束和集成关系,片面的就成本来管理成本,是无法真正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只有采用全要素综合管理的方法,有效运用项目管理技术以及挣值原理,区分并获得各要素相互影响的信息、制订纠偏措施并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项目管理的目标:以最低合理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合格产品,并且自身获得最大的利润。 

  • 上一条:
  • 下一条:
来源: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中国施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欢迎转载,但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内容:
验证码: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所有评论】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专业委员会(CBC)
Copyright © 2002-2020 dowel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1871号

信用咨询

培训咨询

技术咨询

业务一部

业务二部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