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的“七要”

2014-01-13 22:22:32 保护色:默认白 牵牛紫 苹果绿 沙漠黄 玫瑰红 字体:小字 中字 大字 点击数:0

一、要明确边界

必须搞清楚企业文化是什么,要做哪些工作。要明白企业文化的局限性,它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发挥有限的作用。同时应当指出,这个界定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与时俱进,这个界定也可能有失误,不是那样尽善尽美,因此这个界定是会变的,是发展的。在某一个阶段必须有一个界定,无界定则无所适从。

二、要抓住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精神,是愿景、使命、价值观,是能够激励团队向上、引导团队方向的东西。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为思想,是关于企业做什么和如何做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只有在无形的层面多下功夫,常下功夫,才能够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否则必然要走偏。

三、要身体力行

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实战性。企业文化的着力点,必然是两大重点:理念建设和习惯建设。理念建设是“虚”的层面,是企业高层必须精心决策并不断完善的功课。习惯建设是“实”的层面,体现全行员工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是外界认识你这个企业的窗口和平台,是判断你这个企业是否有文化、文化好与坏的最重要依据。在企业文化的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这两大建设做一些评估,以不断改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在这两大重点上下功夫,而是只抓些形象识别、文体活动之类,必然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四、要创造抓手

抓企业文化建设,要有一些必要的抓手,不能空对空。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编企业文化案例集、办企业报、唱企业歌、开晨会、写工作日志,这些平台和工具要不断探索,勇于创造,还要努力做到标;隹化、流程化。在主管部门层面,应建立基本的企业文化格局,到底抓哪些事情,有哪几个大的方面,要逐步形成一个架构,并不断完善这个架构。只有有了架构,讲细节才有意义,否则必然要会疲于奔命地抓细枝末节。

五、要有机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和日常工作相融合,做到润物细无声,二者应当是水乳交融式的融合,而不是物理板块式的拼合。企业文化的每一项举措,必须纳入到日常工作的运行中,既要有量的积累,也要有质的突破。不能只要轰轰烈烈,不要默默无闻。许多扎扎实实认真做事的无名英雄,虽然很难入企业高层的“法眼”,却是企业常青的真正的脊梁。

六、要软硬互促

制度和文化都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只不过规范的范围和力度有差异而己。文化的诉求必须体现在制度上。文化规范的范围要比制度大得多,凡制度必有死角,而文化则无孔不入,因此文化总是扮演着弥补制度漏洞的角色。文化的软性诉求要不断转化为制度的硬性规定,制度的漏洞要不断地靠文化的力量来弥补,这就叫“软硬互促”。

七、要领导带头

一个企业文化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成也高层,败也高层。事实上,最容易破坏掉企业文化的就是高层领导。员工做什么,并不是看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奖励什么,看你自己在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高层正向的示范力量和反向的示范力量都十分巨大,台上大讲清廉尽责,背后胡支乱花,大搞贪污腐败,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有什么文化。只有领导带头了,文化才有可能落地,领导带头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一个必要条件。

 

 


 

  • 上一条:
  • 下一条: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中国施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欢迎转载,但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内容:
验证码: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所有评论】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专业委员会(CBC)
Copyright © 2002-2020 dowel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1871号

信用咨询

培训咨询

技术咨询

业务一部

业务二部

投诉